電腦輔助醫療相關研究
本系列研究長年與成大醫院醫師共同合作,自行開發出泛用的醫療影像處理軟體,並針對口腔顎面與脊椎臨床手術進行病灶診斷、術前規畫、手術輔具製作與術中導引等研究。
相關研究有:
-
電腦輔助醫療影像軟體的開發-
本研究運用影像處理與電腦圖學技術,自行開發出醫療影像軟體MIP(Medical Imaging Processing),其基礎功能包含擷取CT、X-ray、MRI等醫療影像、電腦斷層影像三維模型重建、電腦模擬骨塊切割、骨塊重置搬移、自動化最佳對稱面搜尋、對稱值評估、歪斜斷層影像重校正、手動設定近似對稱面、根據對稱面產生鏡射模型、建構植入物補塊輪廓等,亦結合雷射燒結技術 (Lithography)製作由本軟體規劃之三維頭骨模型,在2004年發展出一套對稱性判準法則現已獲得中華民國發明專利,將三維遮罩體素相對於平面之對應性應用於顱顏骨最佳對稱面的找尋,並將此結果應用於手術計畫評估與影像歪斜校正上。 -
電腦輔助口腔顎面手術臨床應用-
藉由影像診斷與重建計劃所得的數據,建立口腔顎面重建手術即時導航系統。此外,本研究以光學系統追蹤技術,開發出先進石膏模型手術技術,透過模型與三維資訊同時給予醫師精確的咬合資訊與術後骨骼外觀,並依據對稱面分析提供可量化的口顎面骨骼對稱資訊。以利規劃兼具美觀又咬合良好的術後關係。本研究與成大醫院口腔顎面科主任王東堯醫師合作。 -
電腦輔助影像導引手術訓練-
利用脊椎內固定器幫助矯正脊椎側彎或骨刺清除等相關病例,利用兩張X-ray影像以及我們設計製作的X-ray影像定位機構,可用來訓練教導實習及住院醫師椎體中Pedical的空間方位感。本研究與成大醫院骨科林瑞模醫師(現任成醫斗六分院院長)合作。 -
脊椎椎足骨釘植入手術定位件製作與輔助導航系統-
研究提出利用數理幾何學的方法配合醫科解剖學理,融入專業醫師臨床經驗,進行椎足骨釘手術定位件的製作,以在術中實質輔助醫師正確地植入椎足骨釘。而輔助導航系統利用G-arm拍攝兩張正交X光影像,配合註冊夾具與光學式追蹤系統所建構而成,進而分析預測術後結果,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手術成功率。本研究與成大醫院骨科林瑞模醫師(現任成醫斗六分院院長)合作。 -
發展運動追蹤式咬合分析-
針對牙科咬合運動的精度要求,自行開發出適用的光學式的追蹤系統,透過紅外線攝影的方式擷取上下顎運動的移動軌跡以進行開口閉合、矢狀面邊緣與側咬的運動紀錄,可在電腦上產生可視化的三維動態運動,針對人體咬合過程的複雜運動提供靜態以及動態的分析工具,藉由咬合曲面的呈現與輸出,使得植牙與齒模製作有了自動化與科學化的依據。本研究與成大醫院口腔顎面科主任王東堯醫師與兼任主治醫師鍾景宏合作。 -
植牙手術規畫與手術用導引板建立-
以掃描影像為基底,結合專家資料庫,自動化找尋病患在3D空間中可進行之安全植牙區,提供植體手術計畫的成功率,降低手術失敗的風險,並由安全區域中找尋植牙的極限位置。本研究與成大醫院兼任主治醫師鍾景宏合作。